经济学院开展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系列学术活动 赋能“有组织科研”高质量发展

作者:苟小小、焦荣华 学生通讯员:邓该发布人:经济学院发布时间:2025-10-14浏览次数:11

为深入贯彻学校“有组织科研”战略部署,精准对接教师科研成长需求,切实提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质量与人文社科研究水平,1011日,经济学院在郫都校区集中开展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专题系列学术活动活动特别邀请云南大学教授、长江上游【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管理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文传浩教授及其团队核心成员本次活动通过学术报告、专题辅导会等形式,为经济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师生搭建起多层次、专业化的学术交流平台,全方位破解基金申报“痛点”“难点”。

专家解码申报核心:文传浩教授深耕五大维度  破解社科基金申报关键难题

1011日上午,经济学院特邀云南大学文传浩教授在郫都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举办“国家社科基金申报误区、规范与素养”专题学术报告。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永杰出席会议,经济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教师代表及校内人文社科学院教师代表参会,一同探寻社科基金申报“破题之道”。

王永杰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国家社科基金是衡量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水平的核心标尺,此次报告既是经济学院响应学校“有组织科研”部署的关键举措,更是精准对接教师科研需求、打通基金申报“最后一公里”的务实行动。他寄语全体参会教师,要以报告为契机“带着问题学、结合实践悟”,既要紧跟学科前沿动态,更要找准申报方向定位,为后续精心打磨申报书、提升立项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报告中,文传浩教授以“问题导向+数据支撑”为核心,从社科研究初心使命、五大误区与八大注意事项、社科研究基本素养、申请表格精准填写、社科研究个人体悟五个维度展开深度讲解。他以当前教育领域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抛出“高校到底应该怎么做科研”“科研初心使命及目标是什么”等核心命题,结合近五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入选数据、年度重大项目立项排名、国家相关政策导向,以及自身丰富的研究与评审经验,直指当前科研领域深层现实问题,明确提出“研究真问题”的社科研究初心与“为人民服务” 的社科研究使命,为地方高校科研工作者系统解答了人文社科研究中的难点、堵点,提供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 “解题思路”。

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永杰讲话

文传浩教授学术报告现场

合影

精准把脉:文传浩团队“一对一” 辅导  破解申报书优化难题

下午,经济学院在1A4010开展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专题辅导会,文传浩教授携其研究团队继续为学院拟申报202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的教师“精准把脉”。学院拟申报教师全员参会,围绕申报书打磨与学术选题优化展开“零距离”交流。

辅导会上,拟申报教师按照议程依次汇报个人申报书核心内容,聚焦选题背景的时代价值、研究框架的逻辑构建、文献综述的学术梳理、研究方法的适配性、预期成果的创新点五大关键维度,系统呈现研究思路与申报规划,充分展现了学院在经济学领域的科研探索热情与前期积累。 

点评辅导环节,文传浩教授团队凭借深厚的学术积淀与丰富的高级别社科项目申报经验对每份申报书开展“一对一”诊断:针对选题方向,建议进一步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经济学前沿议题,强化“问题意识”与“现实关照”,避免“理论空转”;在研究框架设计上,指导部分教师优化逻辑链条、明确核心概念界定,确保研究内容与目标高度契合;对于文献综述,强调突破“简单罗列”局限,通过系统性梳理构建学术对话语境,凸显研究的学术增量与差异化价值;同时,针对研究方法选择与论证细节,提出兼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修改建议,助力申报教师 “补齐短板、强化优势”。

专题辅导会现场

筑基赋能:陈震博士拆解选题技巧  夯实科研 “第一粒扣子”

1011日下午,经济学院特邀文传浩教授团队骨干、重庆工商大学副教授陈震博士同步在郫都校区1A-4036教室作“高水平社科项目选题规范、技巧与案例”学术报告,为师生破解高水平社科项目“选题难”问题。报告现场座无虚席,学术氛围浓厚。

陈震以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为实例切入,结合多个典型申报案例,对选题核心技巧与关键细节进行“沉浸式”剖析与演示。他强调,选题是高水平社科项目成功获批的“基石”,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第一粒扣子”,只有“扣准扣子”,后续研究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针对师生在科研选题中常见的困惑,陈震系统阐述了五大核心问题——包括无指南情况下如何自主选题、如何规避跟风、空洞、平庸等选题误区,并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与典型案例进行印证,内容深入浅出。讲解中,他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复杂的选题方法论转化为通俗表达,有效调动现场互动积极性;在交流环节,更是耐心解答师生具体疑问,提供“个性化”指导建议,让参会者直呼“干货满满”。


陈震博士学术报告现场

长效赋能:构建科研服务体系 助力人文社科高质量发展

此次系列学术活动,从“宏观理念”到“中观框架”再到“微观技巧”,为经济学院及校内人文社科学院师生提供了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的“全景式”指导。参会教师纷纷表示,活动既解答了长期困扰的申报疑问,又拓宽了学术研究视野,为后续打磨申报书、提升科研能力提供了“清晰路径”;青年学者与学生则认为,专家分享的选题方法与研究思维,为今后开展创新性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学院未来将持续落实学校“有组织科研”要求,以此次系列活动为起点,通过常态化举办高水平学术活动、组织阶段性成果研讨等形式,不断为教师科研成长赋能,助力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学术力量”。


个人简介:

文传浩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生物教育学士(1996)、云南大学生态学硕士(1999)、博士(2002),生态经济学教授(二级,2012)。先后担任云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峡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应用经济、教育学博士生(后)(合作)导师;“上游智库”“上游团队”首席专家,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会长。曾被评(聘)为昆明市十大杰出青年(2000)、全国青年委员(2005),九三贵州省委常委(2006)、重庆市政协委员(2010)、九三重庆市经济委主任(2012)、全国百名社科科普名家(2011)等。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1&ZD16120&ZD095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招标项目18JJD7900181,以及国家社科、国家自科、科技部、教育部等国家或省部级项目30余项。多项成果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政协、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以及长江上游省市领导批示或采纳,成果先后获得包括第八届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20)在内的科研、教学省部级一、二、三等奖近20项。创建的上游团队百余名青年教师实现跨高校、跨省份、跨区域、跨学科的创新模式,出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技巧与案例》(第1-7版)社科研究学术类系列丛书销售10余万册,有效提高了国内青年教师社科研究素养,应邀在百余所地方高校主讲国家社科基金、团队建设、资政研究等数百场普及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