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经济理论课程组开展首次教研活动
作者:余进韬   发布人:经济学院  发布时间:2025-06-06   浏览次数:10

为全面落实教育部“新文科”建设要求,构建“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的课程发展生态,经济学院经系统谋划,整合跨系师资力量组建经济理论、数据科学、计量统计三类学科基础课程组。经济理论课程组202565在一教4007召开首次教研活动,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邱刚、院长程盈莹经济贸易系、金融投资系、商务管理系从事经济理论课程教学的老师参与本次研讨,活动由课程组组长王蕊主持。

会议现场1

会议伊始,邱刚书记强调了教学课程组的重要意义,期待课程组走出自己特色,形成团队优势,从做大到做优做强。接着,程盈莹院长指明了组建教学课程组的必要性,结构合理、能力互补、协作紧密的教学团队是课程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然后,王蕊组长回顾了从西华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团队成立到经济理论课程组组建的发展历史,并以自身参加《微观经济学》教学竞赛的经历说明了教学团队在加速教师成长打破学科壁垒整合教学资源上的重要作用,并鼓励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经济理论基础课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随后,老师们围绕课程设计优化与学生竞赛指导展开了热烈讨论。赖周静老师为大家分享会计学相关课程中如何融入经济学要素,并鼓励青年教师挖掘优秀学子参加竞赛,体现教学与竞赛的良性互动。贺刚老师强调了AI技术在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的重要性,以自身讲解古诺模型的经验说明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融入案例引进,还为中级经济学的课程设计给予了有益指导。石化平老师以指导邱旭东同学参加竞赛的亲身经历为例,指出竞赛在激发学生潜能、检验教学成果方面的重要作用。刘建霞老师强调避免生硬灌输,倡导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价值辨析,增强思政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涂晶老师以讲授《国际经济学》的经验说明了课堂如何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炼金场”。张佩老师提出了以统一的教学资源提升理论联系实际和案例教学能力的建议。黄心波老师以讲授《<资本论>导读》和《经济史》的经历,为大家深情分享了自己的教学之路,同时也指出了学生在计量分析工具等应用技能上不足的问题王虹吉老师分享了她作为新老师第一次讲授《微观经济学》的“苦”与乐。余进韬老师提出宏观经济学教学应该注意内容本土化和课程衔接性的问题。

会议现场2

会议最后,王蕊组长进行了总结,表示本次研讨会明确了未来教学团队建设、课程设计优化、思政元素融合与学生竞赛指导的核心路径,希望此次会议的举行能为下一次的充分讨论奠定良好的基础。